近期,各高校2025年度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陆续启动。麦可思研究对收集到的超150所高校公示本科专业拟增设情况进行了统计。
数据显示,申请设置、预申报的603个专业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数量较多,拟增设、预申报数量累计均超过10个。
整体来看,2025年申报增设数量排名靠前的专业,也是近五年来新增较多的热门专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低空技术与工程作为教育部“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今年刚刚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或将成为2025年、2026年高校增设本科专业的“新晋顶流”。
另外,高校申请增设、预申报的超过600个专业中,85%以上都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以及为适应高校特色办学需求或满足社会对特殊领域人才的需求设置的特设专业。能否最终获批成功,还需要经过教育部严格审批。
2023年麦可思研究曾做过一项统计,显示新增专业审批通过率约为40%。
01
省教育厅:33个新专业来了
麦可思研究统计中还注意到,2025年各高校公示申报增设新专业中,还包括一批目录外新专业,截至目前统计到的约40余种,包括:
北京大学-数字治理:旨在深入研究数字技术对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体系、能力、规则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带来的系统性变革,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理论深度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系统性地理解和研究数字化浪潮下全球治理的结构性变迁与前沿议题。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智能与无人技术:融合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专业,支撑海洋强国战略需求,推动海洋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主要瞄准未来海洋智能与无人技术领域,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家重点行业的“总师型”卓越新工科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游戏科学与技术:培养理解国内外游戏技术领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游戏底层核心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技术、游戏设计、创作、制作等相关规律,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工业大学-量子科技:专业建设围绕量子科技核心领域,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强交叉、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重点提升学生在量子光学、量子电子学、量子物态、量子芯片、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方向的创新能力与交叉应用能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具身智能:面向国家智能科技战略发展和未来机器人、智能系统、类脑计算、智能交互等领域的前沿需求,培养系统掌握具身智能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按照“特色引领、交叉融合”的建设思路,面向航空、航天、民航“三航”特色,探索具身智能多学科交叉发展模式。
南昌大学-微观制造科学与工程:旨在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实践创新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扎实掌握微纳尺度材料、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精通微纳结构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原理、关键设备运行与研发、精密表征测量技术,并深刻理解工艺-设备-材料-器件内在联系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湖南还在省级层面给予高校增设目录外新专业明确指导。
近期由湖南省教育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湖南产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目录(2025—2026年)》中,提出急需本科专业183个,其中包含教育部目录外专业33个。
麦可思研究统计发现,这些新专业名称中,“数字”“智能”“智慧”出现频率较高,体现了数字技术在文化、管理、法律等领域的渗透与应用;“智慧化”在物流、生态监测、文旅、养老、城市建设中的落地;以及智能技术在装备、汽车、机器人交互中的具体应用。
02
交叉工程,未来新专业最大热门?
自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到2025年前优化调整20%的专业,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此后,越来越多新专业首次进入本科专业目录。
麦可思研究统计显示,近三年高校增列目录外本科专业种类连年提升,累计达到74种,其中工学专业最多,达到27个。
工学目录外新专业中,交叉工程类专业是最大热门。这类专业旨在通过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2022年,全国首个交叉类工程专业——未来机器人开设以来,截至目前,交叉工程类专业数量已经达到6个,其中4个最新进入本科专业目录。
艺术学也是近三年增设新专业种类相对较多的学科,新设的9个专业中,8个今年刚刚进入本科专业目录。
从专业名称看,艺术类新专业体现出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紧密结合,并有十分鲜明的市场需求导向。
比如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推动相关人才需求增加,游戏艺术设计从以往的“专业方向”,升级为独立的专业。
03
专业越分越细是趋势?
专业划分越来越细,是近年来设置新专业的另一个特点。
2020年,时任青海师范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李子华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曾表示,随着行业和产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高、精、深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细化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短期来看,专业细分不断产生的新兴专业满足了市场需求,为区域产业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但也有网友担心,专业划分过细可能让学生缺乏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其他领域的工作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口径变窄。
李子华教授认为,虽然专业细分是教育的未来趋势,但综合素质才是决定专业细分成败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当同专业人才专业水平大致相同时,综合素质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通过通识教育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资料:
[1]杨斯涵. 湖南发布产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目录[EB/OL]. [2025-07-06].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张蕴. 高校专业细分是趋势 但“细中有综”才是本事[N]. 科技日报, 2020-06 -09(06).科技日报
[3]各高校网站。
按天配资-合法配资公司-炒股配资知识-正规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